氢气医学研究溯源(3)
3、2007年《自然医学》氢气医学论文的故事。
日本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所是首先开展氢气改善疾病效应的研究单位,所长太田成男教授对电解水的研究进行了连续几年跟踪了解,最后决定研究这一现象。这是一个致力于生物化学和细胞线粒体生理学研究的团队,他们希望对这种神奇水效应本质进行分析。太田成男曾经研究线粒体功能30多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活性氧毒性对线粒体功能的破坏效应在衰老和许多慢性病的关系越来越明确,太田教授也逐渐关注这个问题。
2002年,日本氢水制造公司蓝水星(Blue Mercury)社长Wataru Murota(室田涉)先生开始研发铝罐装的富氢水,与此同时和其后,日本多家公司开始富氢水开发生产工作。许多人饮用氢水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缺乏研究证据,这种水的科学性受到学术界内外的质疑,甚至被认为是欺骗。
2005年1月,太田成男教授开始用富氢水做实验,作为一种生物化学的标准程序,一般开始用细胞进行效应筛选,然后进行器官效应和整体作用。最早进行的3天细胞学研究发现,添加氢气的培养基具有明显对抗氧化损伤的作用。知道这个结果后,室田社长激动地说:“昨天我还被称做骗子,今天再也不会被人称为骗子了,真的十分感激。”。半年后(2005年6月),太田成男教授开始用富氢水进行如中风、心肌梗死和肝脏缺血等动物疾病模型实验。太田教授主要是考虑到氢气未来的巨大临床应用前景,疾病模型研究是为将来开展临床试验和应用努力。为了促进氢气医学研究,蓝水星公司等积极的资助下,(2008)年日本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所成立了氢气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图0.1),早期来自日本的研究报道,使用的大部分饱和氢水是这些公司直接提供的。
图01 日本医科大学成立氢气分子医学研究中心
无独有偶,日本九州大学的另外一个药理学教授Mami Noda野田麻美也再进行电解水效应的探索。根据野田麻美个人曾经这样描述,“我从事药理学研究超过30年。在洛克菲勒大学作博士后工作结束后,我继续在九州大学工作,九州大学从1997年开始就有学者研究碱性离子水。虽然在市场上有许多错误的信息,这种碱性离子水在日本已经非常流行,我对这个概念一直非常怀疑。但2005年,一个同事给我分享了一个帕金森病患者喝过这种水的一些有趣的数据,这件事促使我开始关注这种水的效应。人们虽然知道氢气可以在碱性离子水电解制造过程中产生,但是不认为氢气具有任何生物学效应,尤其是考虑到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饱和度只有0.8mM)。但是我们对这种水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后发现,矿物质、pH都不产生这种效应,只有氢气可以表现出这样的效应。2007年,太田成男教授课题组在《自然医学》发表了关于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的学术论文,让我们更加相信这个判断。2009年我们发表了氢气对MPTP诱导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改善作用的论文。”请注意,野田麻美2005年开始关注和研究电解水,但此时太田教授已经明确确定了氢气具有抗氧化效应,野田麻美的发现是在2005年和2007年之间,虽然在2007年论文发表前,但显然是晚于太田教授。
从上述线索不难推断,电解水医学效应研究是推动氢气医学的真正思路来源。这一现象的发现是基于最基本的科学发现规范,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过程。电解水存在多种不同于普通水的特征,例如还原电位、弱碱性、含有一定氢气,最早没有明确具体那种成分发挥作用,只知道有一定作用,但太田等学者的研究,将电解水效应从氢气分子角度提供了最合理的分子基础解释。不过,2007年后日本电解水领域仍然有少数学者坚持活性氢的观点,主要是认为氢气不能完全覆盖电解水的所有效应。例如电解水中氢气含量普遍比较低,而相对保持时间长的电解水仍然存在一定效应,有学者认为电解水中含有极其微量的纳米白金颗粒是其作用的重要基础,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白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