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小分子团簇能否评价氢水品质?如何理解氢气效应和肝脏解毒酶的关系?
氢水的制备方法,研究使用的水符合美国饮用水标准,氢水采用日本的镁碳存储氢气的材料,制备方法见图5.
氢水质量评估。氢气浓度分析使用日本的氢水分析电极ENH-1000,这不是非常可靠的工具,受酸碱度等因素影响比较大。也对氢水进行了ORP测定。对不同温度下24小时内氢浓度和ORP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其他关于水的质量参数如酸碱度、TDS、电导率、溶解氧等也进行了分析,水中常见电解质也进行了分析。发现氢水中镁离子从10增加到20,钙离子从28下降到9.说明这种水制备过程发生了某些化学反应导致这样的结果。
这个文章比较特殊的是关于水分子团簇的检测。检测方法是17氧核磁共振NMR半峰宽,对核磁共振我尚有一段研究经历,但我对使用这个半峰宽代表水分子团簇的说法一直没有发表过明确的看法,主要是把握不准,前几年也对这个问题请教过从事NMR和水分子结构的学者,大家对这个说法也不没有给一个明确的说法。整体来说,都是从事功能水研究的学者比较认可,但其他更有学术高度的领域对这个不太关注。
我的看法是,17氧核磁共振NMR半峰宽理论上受到水分子平均运动速度和活动范围的影响比较大,水分子运动和水的温度关系最密切,例如冰的水分子显然比不过水中水分子,水中的离子等成分也会影响其运动。每个水分子理论上可以和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这样可以在三维空间形成不同大小的水分子团簇,关于水分子团簇有不少研究,但并没有采用17氧核磁共振NMR半峰宽来标示,这种方法曾经被日本学者提出过,但后来发现影响这种指标的比较大的因素是水中的氢氧根离子,就是水的酸碱度,碱性可把这一数字降低。如此你可以认为是因为水的碱性导致这种结果。不过曾经有人说物理溶解的氢水也能产生这种效应,则是不好解释了。
小水分子团簇是给人这样一直说法,认为这种水的分子团小,更容易跨过细胞膜,甚至把水分子通道搬出来说事。其实细胞膜水通道只允许单个水分子穿过,再小的水分子团簇都不能通过,所以这种显然数蹭热点的说法。
退一步讲,即使水的分子团簇变小,要证明这种特征和生物效应存在的关系必须要证明这种状态在生物体内仍然存在,就是说必须了解身体内的过程也必须受这种因素的影响。这显然是无法获得任何证据的,证明这种效应也就无从谈起,问题变成了无法回答的悬案,这样的说法也不能证伪,我们只能放弃。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指标来讨论氢气效应不合适。
对氢气效应方面,上次我们曾经重点谈过氢气的效应只对存在氧化损伤的状态有效,或者说氢气效应存在状态选择,对正常或健康状态没有作用,只对疾病损伤状态有效果。但这个所谓选择是相对的。例如本研究就发现氢水虽然对大部分肝脏解毒酶没有影响,但对其中一部分有显著影响,主要是影响胆汁排泄的细胞膜转运分子。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是多药耐药形成机制之一,其主要参与细胞内外多种复合物的转运,调整细胞内物质的分布,作为转运泵参与物质转运在多种癌症中都有表达。MRP蛋白家族由9个成员组成(MRP1,MRP2,MRP3,MRP4,MRP5,MRP6,MRP7,MRP8,MRP9)。本研究发现氢水能提高动物肝脏MRP2的表达。
MRP2和p糖蛋白都属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其主要作用是将药物排泄到胆汁,MRP3的作用则是将药物排泄到血浆。氢水促进MRP2和p糖蛋白表达说明氢气有促进药物经胆汁排泄的作用,考虑到这种作用存在多效特征,可能许多经过胆汁排泄的物质都会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尿酸。本研究还发现,氢水对MRP3没有影响。
虽然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了改变,但没有任何研究证据显示水中少量离子可影响肝脏基因表达,因此研究者认为这只是氢气分子产生的效应,不过氢气产生这些影响的机制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