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深圳市创辉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

深圳市创辉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400-995-3635
深圳市创辉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知识科普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995-3635

氢气水适用于帕金森病抑郁的病例分享

作者:骆肖群/赵超文章来源:神奇的氢聊发布日期:2021-12-13 14:16浏览次数:
  内容仅限于知识科普,不代表对本公司产品的宣传。

2007年《自然·医学》报道了日本学者Shigeo等的研究,他们发现动物吸入2%的氢气可有效清除相关自由基,显著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随后有更多的研究发现,氢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效应的优秀分子,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多种慢性病中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氧自由基的产生常伴随着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这些病理过程也与帕金森病关系密切。羟自由基是非常强的氧化剂,与核酸、脂类和蛋白质反应导致DNA断裂、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失活。帕金森病患者尸检后的研究发现抗氧化剂如GSH的严重损失,而脂质、蛋白质和DNA氧化或硝化的产物明显增加,如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8-OHdG)在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聚集。因此,氢分子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帕金森病患者也会有帮助。
 

近年来随着氢分子医学的发展,氢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吸入氢气、饮用富氢水、富氢水浴等,这些改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方便,在患者中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在我们碰到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就有这样一位用过氢水浴疗法的患者。
 

病情介绍:

患者为中老年女性,2010年以左侧上下肢震颤、动作减慢起病,起病年龄50多岁;2013年在我院被诊断为帕金森病,2014年开始药物改善:普拉克索(森福罗)0.75mg/d,司来吉兰(味多吨)10mg/d,患者每年定期来我们医院进行随访,下表是患者多次随访评估的信息。

氢气水改善帕金森病抑郁的病例分享

总的来说,该患者运动症状较轻,而且进展较慢,UPDRS运动评分没有显著增高。患者自述症状也较轻,服用帕金森病药物后有好转,基本生活也不受影响。同时可以发现,患者虽然总的非运动症状也不重,但抑郁表现比较明显。
 

改善经过:

2015年患者听说氢水浴有可能改善帕金森病病情,经医生推荐,行氢水浴改善,每周2次,持续1个月。
 

改善结果:

患者诉氢水浴期间,精神较前好转,身体有轻松感,活动更加灵活,悲观、自责有所减少。患者自我主观感受氢水浴对她有所帮助(由于患者氢水浴改善并不在我们医院进行,改善前后并没有详细的评估)。对比患者2015年和2016年在我们医院常规随访的资料,可以看到患者在这一年无论是运动症状还是非运动症状较前没有明显进展,但就个体而言,有些评分如运动、抑郁有好转。该患者是个例,尚缺乏统计分析后得出的可靠结论。
 

医学点评:

在国际上,也有关于氢分子在帕金森病改善起作用的临床试验。
 

Yoritaka等在日本帕金森病患者群中纳入了18名患者,比较饮用富氢水后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H&Y分期、基线UPDRS评分、药物剂量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改善组患者基线H&Y分期:2.1±0.21,UPDRS评分:5.3±2.7,病程:6.5±1.2;对照组患者H&Y分期:2.1±0.21,UPDRS评分:18.7±4.3,病程:7.2±2.1。参与者每天喝1L富氢水或普通水,饱和氢水含0.8mmolH2。在8周、24周、48周时分别进行随访。48周时,对照组患者总UPDRS评分增加了4.1±9.2,改善组患者总UPDRS评分减少了5.7±8.4,P<0.05。可以看出,患者在饮用富氢水48周之后,UPDR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有改善。这是在人体内进行的第一个关于富氢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尽管时间不是很长,但也很明显地看到了富氢水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
 

2016年,Yoritaka等将富氢水的临床试验规模扩大,联合14家医院,共纳入178名患者,经过72周的随访,富氢水组总UPDRS评分改变1.6±14.0,安慰剂水组UPDRS评分改变0.8±9.6,没有统计学差异(P=(0.939)。在这一研究中没有观察到饮用富氢水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但是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笔者认为,这一大型临床试验虽然没有看到氢分子改善患者症状的理想效果,也不能否认氢分子对于帕金森病的可能有益作用。一方面是部分患者经过氢水浴改善后确实有症状的改善;另一方面,氢分子进入人体后作用过程复杂,关于其机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氢分子改善的重要意义在于辅助现有的药物改善,而不是替代药物。另外,帕金森病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机制复杂,改善棘手。氧化应激是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氢分子显示有抗氧化应激的功效,如何从多角度协同阻断该病关键发病机制环节,可能是未来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王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