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1岁,2018年6月因“口腔、外阴溃疡伴四肢疼痛结节反复4年”前来就诊。该患者此前曾在外地各大医院就诊,考虑“白塞病”给予激素、雷公藤、复方甘草酸苷片、替普瑞酮、血栓通和硫唑嘌呤口服,干扰素凝胶外用,口服激素减至四粒时外阴溃疡便开始复发。查体牙龈多处红肿破溃、舌部侧面多发溃疡;外阴多发溃疡;四肢(尤其下肢)多发皮下结节伴压痛,下肢肿胀。因患者在外院的活检报告遗失,故再行下肢皮肤活检,结果为:“皮下组织间隔增宽,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局部区域中性粒细胞聚集,血管周围及胶原束周围也有散在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提示为间隔性脂膜炎,可符合白塞病。”
治疗经过:
在排除结核以及内脏和大血管病变的前提下,嘱其每周减一粒激素,改服硒酵母片早中晚各2片、白芍总苷胶囊早中晚各2粒;口腔每日以15mL康复新液加5mg地塞米松针剂含漱15分钟,平日以富氢水含服;同时外用富氢水湿敷外阴溃疡(氢含量:1.6ppm;氧化还原电位:一600mV;500mL/袋),2次/日,每次1小时;辅以氢水泡浴(氢含量:1.6ppm;氧化还原电位:-600mV)每周2次,每次间隔3~4天。
治疗结果:
2个月后患者口腔、外阴溃疡基本消失,四肢结节减少。半年后,下肢结节仅在久站后偶有发作。氢水泡浴改为每周一次维持。
医学点评:
白塞病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以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损害,我国发病率大约为14/10万人年,患者多为男性。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眼葡萄膜炎、生殖器溃疡“三联征”,可伴有关节炎、多发性血管栓塞及皮肤、消化道、神经系统损害。
白塞病的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目前对于白塞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减少复发,延缓病情进展,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抗炎和免疫抑制方面,包括雷公藤、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沙利度胺、环磷酰胺、环孢素、硫唑嘌呤等。然而这些药物,不论是单用或是联合,在前期的研究中并不能完全控制炎症或阻止疾病的进展。
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生物制剂成为该病治疗热点,其中应用较多的为肿瘤坏死因子-Q(TNF-a)抑制剂,但该类药物价格昂贵,长期安全性有待时间考量。由于氢分子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调节免疫反应,包括抑制促炎因子和炎性因子,如TNF-a、IL-
1B、IL-6、IL-12、CCL21和IFN-y等的表达,从机制上为此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行性。
本例患者在包括激素在内的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富氢水口服、外用及泡浴治疗。患者初次就诊时由先生陪伴,库欣综合征面容伴发痤疮,情绪低落。她先生说到处都看了,不吃激素没法活。患者依从性非常好,来上海泡浴时最长一次的单程路程花了6小时。经过半年治疗,患者除皮疹消退外,容光焕发。2019年6月患者带孩子来上海迪斯尼乐园玩耍,复诊时她说:“骆医生,站了一整天,皮疹一个都没有发!”
(骆肖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